▲ 图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涅槃龛卧佛身前的耶输陀罗半身像。耶输陀罗是释迦牟尼做太子时的正妃,独子罗侯罗的生母。在佛陀成道五年后,追随其出家为比丘尼,后证阿罗汉果。面对即将涅槃的佛祖,她眉目庄严,哀而不伤,体现了宋代艺术的内敛含蓄之美。 摄影/阿诚的白日 ...
冕旒起源于黄帝,但是从周代就开始普遍使用礼冠了,这个有一种不一样的文化礼俗。直到秦汉时代是成为了帝王的专用,宋代,明代之后皇帝只是偶尔佩戴,并不怎么使用,到了清朝就彻底不佩戴了。
敦,大也;煌,盛也。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,集建筑艺术、彩塑艺术、壁画艺术于一身,是中国规模最大、历史延续最悠久、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遗迹之一。近日,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。本次大展聚焦“世界文化遗产”敦煌莫高窟的文化、艺术、历史, ...
千年前的长安,是唐诗平仄韵律中的古都。如今的西安,充满活力的多元国际化大都市。今年以来,总台春晚《山河诗长安》火爆出圈,2024“山河诗长安”城际研学互通推介会、千年古都·诗韵长安——2024全媒体西安文旅行等活动举办,让唐诗成为西安文旅融合的又一张 ...
“第一次来河南,我感到心血沸腾。”9月7日,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豫视察期间,孙伟勇代表这样形容他来到河南的感受。 孙伟勇在黄河边。
“西安,我们以后还要再来!”“长安是每个诗词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,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安,让我感到热血沸腾、诗意勃发!”勇敢与病魔做斗争、被誉为“无胃刑警”的沈阳民警夏鸿鹏在电话里十分激动,“如果用一首诗代表我初次来到西安的感受,那一定是王维笔下的九天阊阖 ...
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,勾画华夏汉服梦,万里长风清蒙尘,马面新容迎新生。一袭马面,翩跹裙摆,雕色云霞,缀河山之大好,呈华夏之英姿。青山绿水间,一袭马面,映现华夏独特审美韵致;时装秀场,一袭马面,展现华夏儿女独特身体美学;入场仪式,袭袭马面,张扬中华学子英 ...
文化大家看 on MSN5 天
诗意满长安 国潮惹人爱
西安市民郝女士带女儿一起身着唐制盛装来到现场观看,在她心中最能体现“诗意长安”的诗,莫过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。
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,“封传”可以视为当时离开秦国的身份凭证。 在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唐朝,国际商贸活动中出现了一种与现代护照相似度更高的通行证件,可它的名字并不是《西游记》中的“通关文牒”,而是一个我们相对陌生的名词——“过所”。
千年一城韵,半部《全唐诗》。清康熙年间所编的《全唐诗》浩浩900卷,收录近4.9万首唐诗,其中与西安相关联的唐诗举不胜举。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杜牧、刘禹锡、王昌龄、孟浩然……纷至沓来为长安写诗,也难怪很多专家学者认为,诗词的原乡就在长安 ...
梦回长安诗意风华,最是文化余韵流长。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,灞河之畔,诗韵袅袅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2024中秋诗会》三期连播,再现 “山河诗长安”的盛景与浪漫。 总台2024中秋诗会视频截图 文化,是一座城市的灵魂。长安与诗词,淬炼于历史长河,让 ...